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2013年11月定點觀察

(施炳霖/攝)

【攜帶物品】個人餐茶(零食&午餐)、防護用品 (防曬衣物、帽子、雨具及個人必備藥品)、 觀察工具 (放大鏡、望遠鏡、圖鑑、相機、筆與筆記本)、手套、垃圾夾。

※11月加路蘭定點取消。
※請穿雨鞋或不會滑的鞋子。 
※加路蘭定觀12歲以下孩童請由家長陪同(一對一)。
※此活動沒有幫參與者辦理保險,安全請自行負責。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013/11/08週五荒野誠品見【遇見穿山甲/孫敬閔】


講題:遇見穿山甲
講師:孫敬閔/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班
地點:台東誠品2F(台東市博愛路478號)
時間:11/08(五)19:30-21:00

簡介:全世界有少數幾種哺乳類以螞蟻及白蟻為主食,包括穿山甲、食蟻獸、犰狳、針鼴與袋食蟻獸等。其中,以穿山甲對於螞蟻及白蟻的依賴程度最高,說他們是真正的「食蟻獸」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儘管許多保育法規致力於保護穿山甲,仍無法阻止在華人地區穿山甲龐大的消費市場需求,讓穿山甲逐漸面臨瀕危的命運。野外研究穿山甲是一項辛苦又有趣的挑戰,我們的研究目的是揭開他們神秘的面紗,讓大眾了解保育穿山甲的重要性。

【2013海洋影展】11/09《飛魚的旅程》與談人:林詩嵐

│飛魚的旅程Flying fish 's journey

臺灣/2011/60分鐘/導演:簡毓群


11/09(六)19:30-21:00台東生活美學館  文化百老匯廣場
與談人:林詩嵐/蘭嶼青年行動聯盟成員

飛魚為大洋表層洄游性魚類,亞洲每年從二月到十月,依序從菲律賓、台灣到日本都有飛魚的捕撈文化。

隨著黑潮洋流的召喚,驅使著達悟人、漁民和科學家頂著烈日、乘風破浪,進行一場場與飛魚的文化傳動。

近十年來,由於飛魚捕獲量驟減,連帶影響到其他洄游性魚類的經濟捕獲,以及傳統的飛魚文化,透過張水鍇教授研究團隊、達悟青年林詩嵐等人的深刻體驗,他們都知道,唯有試圖了解飛魚的生命旅程,才有辦法提出讓台灣東海岸漁業永續的政策方向。

※與談人能否順利前來視天氣而定。

【2013海洋影展】11/07《退潮》與談人:蘇耀廷

│退潮 Ebb and Flow│

臺灣/2011/59分鐘/導演:柯金源



11/07(四)19:00-21:00台東大學知本校區鏡心書院(共同教學大樓)2樓 戶外大階梯
與談人:蘇耀廷/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常務理事

簡介:紀錄片《退潮》是金鐘導演柯金源耗時5年以上所製作的紀錄片,影片敘述現在的漁村離海越來越遠,村民們雖然仍期待靠海維生,但時空變遷下,村民望海的目光也日漸退卻。以前整村的人都在養蚵,現在僅存的數十戶養蚵人家,要到自己的蚵田,必須先穿越西濱公路,再穿越彰濱工業區。而今,可能還有另外一場工業革命開啟新的時代,居住在這塊濕地上的人民,有可能保住他們最後的淨土嗎?

為了留存歷史,導演以高畫質的攝影機,忠實呈現這一片台灣最珍貴寬闊豐富的泥灘地,以及這偏遠小漁村如史詩般、人與生界的故事,以及環境永續的可能性與挑戰,也是為下一世代,留下美妙記憶的方式之一。我們遵守心中的感動與份際,把這可能是現代人漸漸疏忽的一片海岸、或不曾體悟的一個故事,向世人傳達這真實存在了數千年、與先民二百多年來胼手胝足養兒育女的過往軌跡。

蘇耀廷
現任: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推廣講師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常務 理事
台灣典範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衛生主管
高雄社區大學 生態講師
水土保持局 社區營造 專員

曾任: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高分會  解說組長
經濟部 加工出口區 攝影學會 會長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半屏山生態區 執行長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高雄分會會長
高雄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台東生活】蟹蟹 ~ 回家真好/糞金龜

一隻背後,匿藏著超乎想像的“隱藏版”!

才踏進門,就聽得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喊叫:「老~~~」「bla...bla...」
「哇...什麼跟什麼?可以一個人代表說清楚嗎?」

「有人捉寄居蟹!」在看過“塑膠寄居蟹”影片,並解釋過目前寄居蟹和海洋的概況後,這樣的行為對其他人而言,莫不是件“天大”的事,怪不得大家這麼鼓譟激動了。先交代其他人安靜的作該作的事後,喚了當事人─小慶到跟前,小心細問...「是夜市買的嗎?」「有幾隻?」一開始,孩子只敢用比蚊子還低頻的聲音怯懦的答道:「不是...」「不知道...」

還沒問出所以然,傳來辦公室廣播:「所有班級要排隊作晨間活動。」和小慶間的對話只好就此打住。

〈東一培〉田野調查實務/蔡政良(咸豐草紀錄)


2013年10月24日(四) 19:00-20:30 田野調查實務分享/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紀錄片工作者)
1.蔡政良介紹
住都蘭 (舉家搬來台東)
人類學博士/台東大學助理教授/紀錄片導演
紀錄片: 阿美嘻哈
阿美族的名字: 真正的男人 (Futuru)
會說阿美族語的日常交談.
目前是部落所屬年齡階層的幹部, 兩年後進階到年齡階層的執政階層!

2.今天以講故事為形式
3.台灣的文化差異問題一直都很大
即便台東不同地區
(1)以都蘭原住民藝術家”意識部落”為例
不同地區的原住民在海灘上以漂流木創作
林建成作家(史前館研究員)—當漂流木創作被颱風吹走後說好可惜, 但原住民藝術家無法理解.  這代表互動的頻率不一樣
(2)田野調查—突破文化界限, 試著去理解其它文化, 並打破自己的成見
4.不喜歡用”田野調查”這個字眼, 因為以前的歷史裡這些都是屬於殖民的一部份, 1926年Malinmasiki 出版書, 是為人類學田野調查的鼻祖.
過去都是殖民蒐刮的資料, 20世紀前的人類學家被稱為搖椅上的人類學家.
Malinmasiki 去歐洲遇到大戰滯留當地, 反而有時間瞭解這些島嶼.  這些人以前都會交換”互拉圈”.
田野是什麼?  殖民者帶有演化論的觀念!  現在此觀念仍在我們心中, 並不是從落後到文明的歷程, 而是多線的發展.
田野這個詞雖不喜歡, 目前就是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  田野有上到下的階級觀念.

〈東一培〉關心議題第一步:資訊取得及解讀/黃斐悅(咸豐草紀錄)


2013年10月15日(二) 19:00-21:00
關心議題第一步:資訊取得及解讀/黃斐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

1.主題 – 鎖定資訊取得
2.以前經驗 – 從學生時代開始, 只是市井小民, 資訊取得是第一步
3.動機 –
4.為何資訊是第一步
– 個人動機的引發
理性判斷, 情感號召
– 擴大行動的核心基礎
組織溝通工具, 戰略思考之基本依據, 輿論戰場, 未來歷史記錄

5.與政府單位用資訊之差異
更瞭解現地之狀況 (在地知識)
6.資訊的層次
(1) 工作面
客觀陳述資訊 (優先)
理論及佐證資訊 (次要)
(2) 整體制度架構  如: 土地審議制度
個案 – 如: 蘇花高, 其它道路開發案例
☆ 查資料來源:
論述類 -- 全國碩博士論文網路
法規類 -- 全國法規資料庫 , 各機關法規網站

7.市井小民的查資料管道 (開發個案類)
(1) 第一關: Google 大神
先釐清: 開發單位, 其它主管機關
計劃案全名, 年份
關鍵之中央審議歷程 (如:環評, 都市計畫委員會, 區域計畫委會)
PS. 中央的環評, 都計與區域計劃有書件資料, 但縣級單為未必有

〈東一培〉人間行走/胡慕情(苦楝、天空紀錄)


10/12(六) 14:00-16:00人間行走/胡慕情(曾任台灣立報文字記者、前公視「我們的島」文字記者)

***
在台灣,新聞是news,但是在國外,新聞是story,新聞必須說故事。而且新聞是有脈絡的,不是單一故事,且新聞要扣緊public公眾與communication雙向溝通。

記者要事先做功課,要先研究要報導的主題,如找相關主題的碩博士論文來看,寫報導要有所本有證據,不能讓情緒主導報導,但是報導也要寫人的故事,讓不能到現場的人可以藉由報導了解當事者的故事與情感。

處理議題可以擴大或縮小,看你的目的是什麼,例如美麗灣的例子不只是飯店要不要蓋,而是可以擴大去談到東部土地地權複雜的問題。

***
現在的媒體環境,不允許記者只不斷的去跑一條線,這是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是,記者本身願不願意去做,報導樂生時,我不會只有在記者會去,而是每一個議題相關的現場都去。

阿公阿嬤的訴求每次說的都一樣,聽多次了就沒有感覺。但有次去看了一部樂生的紀錄片,看到導演去追問題的根源,就領悟到,受訪者一再重複的訴說,是因為記者的無能。你的受訪者可能是底層民眾,無法跟你說是什麼制度和因素影響造成了他現在這樣,他只能不斷說自己的故事。是記者要去找出影響事件背後的社會因素,才有可能真正造成改變。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東一培〉蘭嶼核廢料對島嶼的發展與影響/希婻瑪飛洑(苦楝紀錄)


10/12(六) 10:00-12:00蘭嶼核廢料對島嶼的發展與影響/希婻瑪飛洑(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秘書長)

*蘭嶼傳統家屋包含祖屋、高屋、涼亭。
*日本中森教授以日本311及歷史事件看來,若有海嘯,海浪會打到目前的蘭嶼貯存廠。
*現今五十歲之蘭嶼人在六零年代核廢廠與核廢港工程時並不知是核廢用途,當時是島上難得一見的重大工程,且當地人詢問時被告知是魚罐頭工廠可讓當地人在當地就業而不必到台灣就業,因此被六零年代小孩視核廢廠與核廢港工程為希望工程。

〈東一培〉反美麗灣行動經驗分享/林淑玲(苦楝記錄)


2013/10/8
*自97年開始參與反美麗灣行動,但93年杉原灣即被BOT招標。
*刺桐部落阿美族人稱此地為Fudafudak,意指海面上閃閃發光的樣子。富山村有4000年前遺址,但至今未被政府列為文化遺址。
*97年中研院陳昭倫老師在杉原海灣做珊瑚調查,發現有110種珊瑚種類,佔台灣1/3。
*阿美族人都會去海邊採集,附近閩南人亦當漁場。

*台東機場有一照片竟是民國八十幾年的杉原海灣樣貌,由照片看來當時仍保有自然美麗,海岸林還有許多,雖有建物,但是在陸地上,且建物與海之間有一片海岸林。如今海岸林已全然被砍伐。
美麗灣引起爭議之四點:違法環評、破壞自然生態環境之開發、公有財私有化財團化、阿美族的傳統領域。
*如今「美麗灣」幾已取代原地名杉原海灣、Fudafudak。之前在法院判決停工時,業者依舊繼續建設泳池及其他建設,台東縣府亦無作為。

〈東一培〉台東行動實務分享/楊宗瑋(大冠鷲紀錄)


楊宗瑋老師(環盟台東分會)
1021003 紀錄:大冠鷲

*台東環盟的起頭來自台東焚化廠抗爭事件,因為豐里在地人反對焚化廠的興建,集合一批台東大學老師及在地關心環境人士,向台灣環保聯盟尋求支援,才開始以環盟台東分會名義活動

*每個人心中都有潛藏的直覺
*環境自覺,每個人的自覺都是社會的一環
*台東與台北的差異非常明顯,台東是小鎮型的城市,個人對公共性的事務較無感
*讓社會上軌道的心,台東與台北有差異
*自我要求,要求別人較困難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東一培〉我們走過的路/許天麟(咸豐草紀錄)


1.許天麟介紹
–新竹荒野副分會長, 台東教書 9年, 家裡的身份證都是 V開頭.
–曾經在台東住 10多年, 後來搬到新竹.  孩子進小學之後, 假日就帶孩子參加荒野活動.
–參加竹二解, 分組分到海邊去值勤, 組裡的人都離開剩下自己當組長, 就開始設計活動.

2.海濱解說
海邊的解說較容易, 因為著物種較少, 開始瞭解生態系.
當時海濱就有開發為工業區等之壓力, 解說時就被挑戰問為何要保護螃蟹?
被問倒之後就去問別人與找資料, 慢慢瞭解濕地的重要.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環境議題講座~歡迎旁聽


環境議題培力課程開放旁聽~
地點:台東分會(台東市臨海路一段268號)
1.旁聽每堂酌收100元。
2.加上記號者,代表提供台東荒野解說員、推廣講師、綠活圖小組成員免費旁聽。

10/03(四) 19:00-21:00
台東行動實務分享/楊宗瑋(台東環盟成員、南島社大發展協會理事長)

10/08(二) 19:00-21:00 
※反美麗灣行動經驗分享/林淑玲(刺桐部落居民)

美麗灣議題從只有臺東少數人知道到現在變成全台都知道的環境議題,淑玲始終如一的無畏與堅定讓我們好佩服。

美麗灣應該是臺東第一個觀光bot爭議,但是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後續,應該是所有生物共享的好山好水絕對會有許多把美景視為錢景的人覬覦著圈地營利,我們需要更多人守護台東好山好水。
(文字/苦楝)


10/12(六) 10:00-12:00
※蘭嶼核廢料對島嶼的發展與影響/希婻瑪飛洑(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秘書長)

民國六十九年核廢料從台灣漂洋過海到人之島蘭嶼,九萬七千多桶的核廢惡靈,三十多年來陪伴著達悟孩子長大。

台電委託中研院的研究報告證實,蘭嶼核廢貯存場的鈷60和銫137已經外洩,島上最年輕的罹癌小孩只有五歲。蘭嶼不斷面對著外界強大的浪潮,核廢進來、遊客進來、回饋金進來、水泥工程進來...

「當了媽媽以後,我非常害怕我的孩子以後還要牽著我孫子的手,繼續反核。所以就算社會運動是一條寂寞的路,我也會繼續走下去!」   

講者簡介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8-79-11210#ixzz2BH2AzG1b
http://sinanmavivo.blogspot.tw/

10/12(六) 14:00-16:00
人間行走/胡慕情(曾任台灣立報文字記者、前公視「我們的島」文字記者)

你如何去閱讀新聞?如何去理解記者的社會角色?如何去看待關於書寫/紀錄這回事?從自身生活出發的書寫/紀錄如何能有更廣、更深的環境觀照?

慕情長期關心環境/人權議題,除記者工作外,部落格也累積大量而深入的議題觀察紀錄,敏銳帶有情感的文字描繪點滴人間風景,揭開事件底下你沒看見的溫暖或不堪。

講者簡介:
http://fred.ipod.to/blog/?post/2092
http://blog.chinatimes.com/blognews/archive/2008/09/02/317742.html

10/15(二) 19:00-21:00
關心議題第一步:資訊取得及解讀/黃斐悅(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

10/24(四) 19:00-20:30
田野調查實務分享/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紀錄片工作者)

10/31(四)19:00-21:00
紀錄環境現場─實務經驗分享(之1)/黃苑蓉(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11/02(六) 10:00-12:00
福爾摩沙的美麗與哀愁/廖本全(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

11/02(六)14:30-16:30
紀錄環境現場─實務經驗分享(之2)/黃苑蓉(環境資訊協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

11/03(日) 10:00-12:00
山坡地超限利用/楊俊朗(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11/03(日) 14:00-16:00
地球公民如何行動/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2013/10/11荒野周五誠品見【FUN心悅讀─發掘閱讀中的樂趣/葉蟬甄、林彥君】


時間:10/11(五)19:30-21:00
講題:FUN心悅讀─發掘閱讀中的樂趣
講師:葉蟬甄、林彥君(永齡台東教學研發中心)
簡介:
一本繪本、一本故事,除了陪孩子閱讀故事的情節,還有許多等著你發現的樂趣…
從文句中,發現國字的秘密,讓孩子多認得一些字;藉著多元豐富的討論,讓孩子讀的深、讀的透;加入小工具的協助,增加挑戰性,讓孩子一讀再讀;讓我們一起透過多元的閱讀活動,使閱讀不只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