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台東荒野★第一期環境議題培力課程



【緣起】
台東,幸運的東臨碧藍太平洋,西臨高聳中央山脈,還有溪河流過,廣闊的平原…多元的自然環境吸引了許許多多物種在此生活,包括人類。

只是,有些人類並未意識到其他物種的存在,只是,有些人類只想到利用土地利用美景來賺錢。如杉原海岸BOT事件、如達仁南田核廢料預計儲存場、如山林濫墾濫伐、溪岸河岸水泥化…許多物種因此失去家園失去生命。但是所有生命都是息息相關,人類是無法單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

如果,您對臺東好山好水仍存有一絲嚮往,倘若,您對急遽變遷的臺東環境具有一份守護的使命感,或者,上述這些事件對您是如此地陌生,又者,您已有些熟悉,那麼邀請您,加入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的「環境議題培力課程」,讓我們一同來認識正發生在臺東這塊土地上的大小事,也讓我們更深刻來關懷了解這些事,我們也希望透過培力課程,培養力量,學習如何行動,為我們所愛的這塊土地做些什麼,並結識一群多元又熱血、正在為這塊土地更美好未來而努力的夥伴。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凝聚公民力量來守護我們的環境,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課程目的】
分享環境議題參與經驗,學習各種行動策略,結識關心環境議題的夥伴,增加信心與熱情,建立學員對環境議題的公民行動力。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台東荒野◎第二期解說員訓練班招生

 (糞金龜/攝影)

如果您喜歡招蜂引蝶,喜歡拈花惹草,樂於分享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美好及喜悅;如果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產生疼惜與感觸,對待人或事總是抱著樂觀與積極的態度,並樂於在未來閒暇,挪出些許時間,充分規劃貢獻、分享、學習!您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對象。

這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解說教育、土地倫理、探索教育、生態遊戲等等的綜合課程,課程從解說員的紮實蹲馬步,如何蒐集及累積解說資料,一直到如何規劃解說,再加上多次的實際操作,使其具有基本的解說能力,增加上場解說的信心;這也是一個提供您回歸自然、結識同好、拓展視野、發現自我的美妙學程,希望以引導學習、觸發感動,確立荒野解說員的特色。

2013台東荒野海洋影展


│海洋塑化劑 Plastic shores│

英國/2012/55分鐘/導演:Edward Scott-Clarke



10/03(四)19:00-20:30台東大學台東校區教學大樓5F視聽教室A
與談人:林義隆/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分會長

簡介: 2010年統計,全球塑膠製品總產量超過300萬噸,而其中三分之一用於一次性包裝,而使用過後的垃圾,除了回收、焚燒、掩埋外,剩下的就逃到我們的環境中,隨處可見。海洋也無法倖免成了塑膠垃圾的溫床,沒有人知道它會存在多久,或許數十年也或許數萬年。

塑膠製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與倫比的方便、衛生與舒適,但是全球"用過即丟"風潮的背後,竟然讓我們的大海變成一碗塑膠濃湯?究竟誰會成為受害者喝下這碗五味雜陳的湯?魚、鳥、海龜還是你我?

這部由Edward Scott-Clarke導演所拍攝的具有濃濃塑膠味的"海洋塑化記",除了揭示塑膠製品如何危害海洋生物外,更延伸探討國際性海洋垃圾汙染問題,將枯燥沉重的議題透過動畫的方式呈現,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並瞭解海洋廢棄物問題,是如何影響著你我的生活與健康。

│壽司與全球漁獲 Sushi:The Global Catch│

美國/2011/64分鐘/導演:Mark Hall


10/17(四)19:00-21:00台東大學台東校區教學大樓5F視聽教室A
與談人: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簡介:
這是一部是由美國獨立製片人兼導演Mark Hall於2011年所拍攝完成的作品,探討目前正興起的全球壽司熱潮,如何因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例如黑鮪的資源崩潰後,造成海洋生態系及食物鏈的失衡,而導致所有魚種均將消失的紀錄片,可進一步說明何以到了2048年海裡將會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且以壽司常用的魚種─黑鮪為例,從牠的形態、生態習性、捕撈過程,產銷管理到如何運送到市場及餐廳,以及如何從日本的東京風靡到全球各地的原因均做了詳細的介紹。

壽司的連鎖店或專賣店亦日益普及。這種異國的飲食文化,不但簡單、養生(含Omega-3),精緻又方便,正符合生活忙碌的消費者之需求。它的時髦與流行原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卻出在高檔的「壽司」或「握壽司」,上面所用的那片「生魚片」的物種,如是已瀕臨滅絕,例如黑鮪,其後果將會導致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迅速消失。特別是當壽司的熱潮也開始在中國、巴西及印度等人口眾多的新興工業大國開始流行,則很有可能會加速海洋資源的崩潰。「壽司」或「生魚片」並非不能吃,只是,當我們一口一口吃下的同時,是否也能注意所食用的魚種是否符合生態保育的原則,藉以建立永續海鮮的觀念,守護海洋永續資源。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2013秋季定點觀察

 (苦楝/攝影)

【攜帶物品】個人餐茶(零食&午餐)、防護用品 (防曬衣物、帽子、雨具及個人必備藥品)、 觀察工具 (放大鏡、望遠鏡、圖鑑、相機、筆與筆記本)、手套、垃圾夾。

※請穿雨鞋或不會滑的鞋子。
※加路蘭定觀12歲以下孩童請由家長陪同(一對一)。
※此活動沒有幫參與者辦理保險,安全請自行負責。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2013/09/07史前館放映《希望之國》



電影《希望之國》放映與討論
時間:2013/09/07(六)14: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縣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視聽中心

與談人:
蘇雅婷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秘書長)

影片簡介:
多倫多影展奈派克獎。
強震來襲、核電廠爆炸!小野一家寧靜的生活被硬生生打斷。政府緊急劃出警戒區域,強制民眾疏散避難。「萬幸」的是,小野家僅部分庭院被納入警戒區,主屋仍在「安全範圍」。但同樣的空氣和水,一線之隔當真就零威脅?政府決策的荒謬漏洞,將人民分化成離、守兩派。民眾不是患上輻射恐懼症,就是對這「隱形的戰爭」無感。

即使暴露在核輻射,小野仍堅決和老妻留守家園;為了保護兒子一家,也只能將懷孕的兒媳和兒子狠心驅離,讓完整的家一分為二。這場災難,即將對無數尋常之家,劃下一道道難以磨滅的傷……

導演的話:
重現黑暗時刻,寄託希望之光
《希望之國》是我另一部「後311」電影,我想用更直接的方式處理核電廠問題,但我從未想藉此發表聲明或提出政治主張。媒體多次報導家庭被迫分居或酪農業者於事故後自殺之類的故事,這些新聞或節目只能留下「資訊」;反之,我想在影片中描繪記錄的則是災區的「感受」和「情感」。

我多次走訪石卷和福島,與避難所的災民交流,逐步建構劇本。不論對話和場景,我盡可能排除想像,忠實呈現。我的目的並非在片中呈現希望。事實上,在我的研究中,很多案例並非走向希望。我相信就算看不到有形的希望,最終希望還是能在心中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