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體驗,每次接觸都有不一樣的感動?有沒有一種深邃,每靠近一點有更深沉的悸動?
大海,熟悉卻陌生,讓人又愛又難以捉摸。為何會有這樣的矛盾?是因技術門檻過高而無法探索海洋?或因生存於陸地的人們,腦海中存著對海洋的懼怕?今年是荒野第五年舉辦的海洋影展,試圖用六部影片娓娓道出海洋的美、海洋的傷、海洋的痛、海洋的豐富,及海洋對人類的愛。期待你在欣賞影片時,能如重回母親羊水中般,安祥自在。
9/5(五)19:00-21:00 台東分會(台東市臨海路一段268號)
《臺灣之海潛水紀錄片》
Taiwan Ocean Dive Documentary
臺灣 30分鐘
與談人:葉雲青(潛水教練、台東紅十字會救生教練)
以拍攝海中記錄片為興趣的潛水教練豪爾,在網路上推出《台灣之海潛水紀錄片》的東北角首部曲,僅五分鐘的紀錄片劇情,詳實紀錄台灣東北角近海內的多樣生態和殘忍的人為痕跡,內容如同《看見台灣》的海底版,鮮血淋漓的催毀下充滿了對台灣的愛和傷痛。豪爾說:「其實我拍下這部片,不是為了傳達憤怒,而是想給更多人看,台灣海底有多美。」
9/26(五)19:00-21:00 三省堂(台東市更生路253號之1)
《最後的藍海》
The Last Ocean
紐西蘭 88分鐘
與談人:李心如(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科學家形容「南極羅斯海」是人類最後的「生存實驗室」,此處擁有地球僅剩的原始海洋生態,但饕客貪婪的需求與漁業爭先恐後的淘金,在瘋狂獵捕珍貴的深海魚─圓鱈(南極鱈魚)之下,導致生態急速失衡,下層的海洋生物亦跟著崩潰,在食物網上層依賴掠食南極鱈魚維生的多種海洋哺乳動物(虎鯨、海豹)或企鵝等物種,也會因食物短缺受到很大影響,地球的生態體系更因此陷入難以想像的危機!
10/3(五)19:00-21:00 三省堂(台東市更生路253號之1)
《野性海洋:殺人鯨王國》
Ocean Wilds: Realm of the Killer Whales
荷蘭 56分鐘
與談人:葉建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前董事)
卑詩省和溫哥華島之間的海峽,居住約300頭殺人鯨。 殺人鯨是家庭性動物,任何行動都是家族集體行動,而聲音是牠們用來辨別不同家族的方式。
在這個殺人鯨王國,還有其他海洋生物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並且蘊孕生命。鯡魚產卵,除了繁殖後代,也維持當地部落的經濟;鮭魚回鄉產卵,成了殺人鯨最愛的食物。在「摩擦沙灘」拍攝到的鯨群,則呈現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讓人對這些海底生物更為好奇。
10/04(六)13:30-15:30 台東誠品2F(台東市博愛路478號)
《餘生.共遊》
On the Trail of a Whale Shark
臺灣 120分鐘
與談人:賴威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
2005年,一隻小鯨鯊誤入花蓮七星潭的大型定置漁網,到被呵護著送進水族館的人工池。公視全程記錄了這隻小鯨鯊的生與死,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觀察到健康鯨鯊,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人們對於鯨鯊理解的貧乏,更讓我們開始醞釀海洋探索的可能性。
本片的紀錄地區遵循著鯨鯊覓食洄游的軌跡,分別探訪了澳洲、日本、菲律賓等地,紀錄小組潛入海底,以鏡頭貼近海洋中最大的「溫柔巨獸」。本部紀錄片的海洋生態攝影師郭道仁說:「想要了解鯨鯊的生態奧秘,就必須親自到牠的家裡拜訪,才能理解真實的生命力量」。導演費時10年,「餘生˙共游」這部紀錄片除了講述鯨鯊,更集結了對於海洋中生命價值的探索。
10/14(二)19:00-21:00 台東分會(台東市臨海路一段268號)
《海洋星球》
Planet Ocean
法國 93分鐘
與談人:葉建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前董事)
想像一部電影,用零距離的鏡頭紀錄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自然奇蹟;徹底擺脫觀眾對海洋的視野禁錮;當人類真正見識海面下的現況,我們不禁要問自己:如何傳遞一個永續豐饒的海洋,給我們的下一代?
法國名導楊•亞祖-貝彤繼2009年「搶救地球」(Home)之後的最新鉅作,帶我們從極地飛向赤道,橫越五大洲超過二十個國家,由平靜的環礁朝向汪洋巨浪航行,再潛入深邃藍海與溫馴巨獸共舞。
10/25(六)13:30-15:30 台東誠品2F(台東市博愛路478號)
《刪海經》
The Lost Sea
臺灣 69分鐘
與談人:陳德鴻(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工作委員會召集人、內政部國家重要溼地諮詢委員)
後豐港,金門島上難得的避風港,在這裡,住著鄭成功部將洪旭繁衍數百年的血脈,還有在地球上生存超過兩億年的活化石「鱟」。烽火連天的歲月裡,人和鱟憑依著自然的海灣,過著恬淡的小日子。但昇平盛世的降臨,卻令他們的生命不再太平。
兩岸和平的門戶,選在後豐港洞開,溫柔的海灣經過怪手的擾動,成了吞噬生物的泥流沙,漁人的生計和鱟的子息,都在這裡窒息。他們陣亡在家門前,眾人叫好的和平鐘,是他們的喪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