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去政大聽了一個講座,「【Café Philo@政大】之《“文明”的野蠻與驕傲? 從賽德克巴萊到東部發展與原住民議題》」,主講人是柯裕棻(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作家)、陳張培倫(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主持人是張之豪(政治大學博士生)。做了一些記錄,和大家分享。
(→)的部分是我自己的話。好像有點亂,希望大家看得懂。
柯裕棻原籍彰化,台東長大。為什麼會被邀請來這個演講,原因是不久前在一場「文學與時代」的研討會中,談到東部開發問題,在現場無法抑制情緒至瀕臨落淚,她覺得在這個時代我們共同守護的許多東西幾乎都要失去了。她自嘲,可能是這樣的失控演出反而觸動到了不少人。
●柯裕棻:
不久前到東南亞的一個小島度假,我們住在Villa裡,我在海灘邊緣看見一個又髒又擁擠的區域,這是當地人生活的地方。當地人說,觀光客住的土地是他們原來的家園,這件事帶給我很大的衝擊…
更近一些日子,中國的學生來台灣交流,他們看見街上老舊的房子,問道為何這些不拆掉,蓋新的漂亮房子呢?台灣學生回答,因為我們的政府會尊重人民的權利,所以沒經過他們的同意不會隨便拆遷。我們的學生這麼回答,這是我們所受的教育,認同的精神,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還能這麼說嗎?越來越多的事情發生,我知道,我們只是幸運的不在目前被迫遷的人裡面而已。
小野柳在我小時候,是很美的天然海岸,可是越整頓越差了,弄成風景區,現在又蓋了商店街,可是沒人承租,就荒廢在那兒,該怎麼說呢,或許那也是另一種廢墟淒涼的美吧(→這不是西部很多工業區的下場嗎?)。
伽路蘭以前是個港,沒有橋,要繞路才能抵達,現在用土填起來了,大草皮上有一些漂流木的裝置藝術,它目前看起來還算是可以接受的地方。杉原是個像月牙的海灣,台東海岸大多數是礁岩,但走到這裡是柔軟的沙灘,可是美麗灣飯店是把沙灘挖掉,灌進水泥。這真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如果他當初看上杉原設置飯店是因為美麗的沙灘,可是又為什麼要把沙灘毀掉?(→還蓋游泳池了,那海是做什麼用的呢?)
東發條例過的那一天,一路沿著海岸開過來,最讓我激動的是,在東河,我們想說去買些包子,在店裡有一些年輕的原住民孩子在表演唱歌跳舞;到了三仙台,就在停車場,又看見原住民在表演唱歌跳舞…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樣的景象,那時心裡感到不舒服,那些我小時候看見的唱歌跳舞的原住民們,現在他們的兒女現在還是唱歌跳舞給觀光客觀賞,以後還是唱歌跳舞嗎?
原住民的問題,就是漢人的問題。我們應該要檢討自己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去說他們有哪些問題。
●陳張培倫(布農族):
電影就活生生在當下,大家記得其中一幕日人官員要進部落,部落巡查說道,怎麼不早點說呢,可以叫那些番人出來跳跳舞娛樂您。電影裡原住民喝酒,是因為獵場被奪的落寞和無法振作。我們所受的教育,是勝利者的歷史和法律。
1985年,台灣割讓日本,日人宣布沒有契約證明的土地一律收歸官有,約166萬公頃,包括了大多數原住民的土地。
1945年,國民政府來台,日人財產一律充公,官有地成為國有地,黑吃黑。
其中原基法第20條明定:
「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
第21條:
「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
但在「東部發展條例」中,只放了一半,在「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之後,是協助原住民個人就業、改善衛生醫療等(→彷彿施恩似的)。
賽德克巴萊挑起了原住民對對自身的權益關注,現實生活中,土地是難以完全歸還的,但是道歉、賠償、建立共管機制,政府應該有所表態(→泰雅族在2008年已經提出了「泰雅族馬里光基那吉傳統領域守護管理規範(Gaga na mlahang rhyal qyunam Tayal
Mrqwang.Mknazi)」,今天很高興看到這則新聞「澳洲首創國家公園土地歸還原住民」)。
在北美,很多原住民權利可以進展,都是因為政府被當地原住民搞到肉痛,例如直接封橋,造成交通癱瘓,他們有公民抵抗(civil disobedience)的傳統。(主持人補充,在加拿大西岸,也發生過清潔大隊抗議合約不公而罷工,結果整個地區臭到無人能忍受,最後政府讓步。人們開始去想,憑什麼他們可以罷工?我們的城市為什麼這麼臭?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是因為雇主嗎?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嗎?最後他們一起把力量的矛頭對準政府。)
東發議題,不是只有當地居民要做而已,我們全國人民的矛頭,都要一起指向政府。(→想起記者胡慕情寫過的一篇文章「【潮寮】沒有人民,就沒有政府」,裡面有一段話:『不要怕要求,更重要的是,不要總是等到波及自身才要求。找回自己的權力,才不會找不到「政府」。』)
●柯裕棻:
我現在到很多場合抓住機會就會講,覺得不講不行了。把美麗灣當成一個起點,讓我們開始去攔下緊接著許許多多的開發案;就算它攔不下來,也是打響了第一槍,不單是一個導火線,它的存在也是一個警惕。(→那我們能做什麼呢?如前所述,不要怕表達意見,不要怕要求,抓到機會就可以跟朋友討論相關議題,如果有空有心力可以一起來支援相關行動^^)
詠婷
詠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