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海洋保育】超越你丟我撿 淨灘行動的公民教育/螃蟹

2013台東市海濱公園淨灘/取自孩子的書屋粉絲頁

荒野從2008年地球日開始清淨海岸,2010年起與全球百餘國、千萬人,響應每年九到十月的國際淨灘行動。六年多來,每年都有近百個學校、企業與團體,五千到八千位大小朋友攜手報名全台荒野分會舉辦的20-30場淨灘活動。

許多學校師生受到「環境教育法」的驅動,企業夥伴則是日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淨灘忽然熱門起來。不管動機為何,對協會來說都是非常難得之機會,因為地球需要的不只是一雙雙撿起垃圾的手,而是一個個願意友善環境的心。我們針對不同年齡層與族群,規劃了多套關於海洋廢棄物教案,讓每位民眾在彎腰淨灘前,都能吸收不同程度的環境教育。企業員工可選擇 2小時的「海洋塑化記」紀錄片導讀欣賞,或是1.5小時的「塑誰殺了信天翁」課程;50分鐘的「塑膠寄居蟹」與DIY活動則是為國小學童設計;而海邊現場的破冰小遊戲,除了慣用多年的恐怖海鳥胃,今年也開發出全新的教案「塑要等多久?」,只要10分鐘,志工們就能讓民眾對海洋危機有感,並化感動為行動。

荒野書衣上架囉!


【荒野環保市集】
荒野書衣除了從領巾轉變為書衣之外,還是經由八八風災受災戶婦女的雙手所縫紉,這個書衣不單單只是書衣,還結合了很多夥伴朋友的心意。

給你的愛書一個新容顏吧!
現在購買還送荒野典藏書籍喔!!
→購買連結http://goo.gl/NRFnBD

【海洋保育】〈New York Times〉研究發現污水處理廠無法處理塑膠微粒

研究發現污水處理廠無法處理塑膠微粒

水資源與水質保護_美國_20131214_New York Times

用於清潔用品如磨砂膏與牙膏的塑膠微粒經由污水處理廠流入五大湖區,使魚類等其他水生動物誤食這些帶有污染物的微粒,科學家憂心可能經食物鏈影響人體。

科學家自幾十年前即開始擔心海洋塑膠殘餘問題,但都專注海洋中累積成大面積的漂浮垃圾,近來較小塑膠碎屑污染海洋引起關注,因塑料分解緩慢且可能被水中PCBs等致癌化學物所包覆。

化妝品大廠如嬌生、聯合利華與寶僑已紛紛承諾逐步淘汰塑膠微粒的使用,而以天然物質取代,但表示此轉變可能須花費兩年以上。嬌生等公司曾懷疑這種塑膠微粒能通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因此科學家研究採樣五大湖區湖水發現,有些表面湖水每平方英里含110萬個微塑膠,而塑膠微粒佔了這些微塑膠的6成,五大湖皆發現含塑膠微粒,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因匯集其他湖的水量且被市鎮環繞,含量最高。

科學家指出,污水處理廠並沒有篩濾如報紙句點般小微粒的設計,但這不是處理系統的設計問題,而是產品的設計問題。(Chenyi 編譯、CY審校)

資料來源:
http://www.nytimes.com/2013/12/15/us/scientists-turn-their-gaze-toward-tiny-threats-to-great-lakes.html?partner=rss&emc=rss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海洋保育】魚翅可吃? 漁業署登廣告教你吃全鯊


[東森新聞]魚翅可吃? 漁業署登廣告教你吃全鯊

漁業署以報紙廣告鼓勵民眾吃鯊魚,可能誤導民眾與漁民認為鯊魚仍是可以大量捕撈的物種,但事實上國際上至少有九種鯊魚瀕臨絕種而禁捕,在荒野保護協會2011年進行的愛鯊DNA檢測計畫中,也顯示超過九成被納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反觀漁業署目前仍未建立完整的鯊魚漁獲資料庫,完全不知每年捕獲多少瀕危鯊魚。

台灣為海島,國人相當倚賴海鮮食品,但社會大眾早已了解不應再食用食物鏈頂端的鯊魚與相關製品。漁業署雖已公告鯊魚全魚上岸政策,但應公布執法成果,並逐步全面禁捕鯊魚,鼓勵食用永續海鮮,以符合民眾期待與國際潮流。

台灣目前只公告鯨鯊與汙斑白眼鮫(俗稱花鯊)禁捕,漁業署也在上週(12/9)的新聞稿清楚說明將依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的最新決議,將黑鯊(平滑白眼鮫)列入下一階段公告禁捕物種,今日卻花錢登報,公開教育民眾可安心食用鯊魚無虞,居心為何?實在需要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
(以上文字來自荒野保護協會FB)

延伸閱讀:
海龍王愛地球協會[聲明] 抗議漁業署廣告多吃鯊魚

關於漁業署近日刊登廣告,要民眾吃整條鯊魚,本協會持強烈反對立場,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