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台東生活】洞洞館倒下,與我們一同呼吸的空間,靈魂正逝去/薄雪草(文)、林國勳(攝影)


這是一處,或許該說曾經,一處臺東市民行經新生路接近鐵花商圈日日會看到的一棟低度使用、並感覺廢棄的建築;這是一處外地旅客走進鐵花村、誠品、鐵道路廊會不禁一瞥而感到外觀風格特殊的有趣建築。

多少人經過,多少人有感?或許直到整座被拆除,一棟十層樓高的度假酒店矗立眼前才會恍然抬頭一看,喔這裡怎麼變這樣?一年過後,或許又習以為常;那不斷的被遮蔽,或許也將習慣那抬頭看不見綠意盎然鯉魚山的視線。



臺東市民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地方已由臺東縣政府招商出去,並且面臨拆除命運,即將蓋為十樓高的度假酒店。或許很多人早已知道,但覺無不可,附近是商圈,多外地旅客就是多觀光收入。但我們是否都明白有多少收入會進到市民的口袋,而這是城市居民需要的觀光經濟嗎?我們犧牲了什麼?這是出賣臺東城市的文化資產,去換取短視近利的外來觀光經濟嗎?

鄰近的鐵花村是外地旅客必遊之處。多半來到這裡的朋友,享受的,是坐在那片寬廣草皮,在星空映照與大樹吹拂下,聆聽舞台上各類樂團和自然交融發出的歌舞樂聲。來到這裡的朋友,愛逛的,是慢市集那出自在地的手工藝與食材。誠品全台都有,但一處由舊地政事務所改造的誠品建築,卻是許多人必到現場一探的景點。走進同為舊建築改造的星巴克喝杯咖啡,愜意的在後院藍曬圖廣場散步、交談,還可逛逛周圍,那小型舊建築裡所展設充滿人文氣息的後山明信片,以及在地工坊的布藝品。如此親近在地自然與歷史和諧的氛圍,正是臺東獨有的觀光價值。


而不僅是外地旅客,假日也是在地居民親子活動之處,同時也是舉辦各類市集的場所,荒野二手物、秀明農夫市集等,是個居民能彼此交流與展現的空間,是個充滿在地生命力與獨特性的空間,同時也是吸引許多外地旅客願意停佇更多時間來參與當地活動的空間。

這個空間的營造,正是透過許多對舊建築保存的努力(包括鐵花村的老房子)以及繼之而起的藝文活動造就而成。誠品後院的藍曬圖廣場,也正因為隔壁這棟擁有五十多歲的舊稅捐處大樓(呂阿玉建築作品,暱稱洞洞館)其外觀獨特又與誠品同屬戰後建築,而能產生一種建築空間的歷史和諧感。牆上攀爬而展枝大葉的老樹,同時帶來自然的音律,加深這個空間的印象。


然而,隨著洞洞館的倒下,特殊的建築外觀毀壞殆盡,目前牆上的老樹也岌岌可危,誠品後院的空間一部分的靈魂正在逝去。隨著現代大樓的築起,一片十層樓高的牆面將取代那曾經充滿歷史韻味的老牆、老樹,遮蔽原與誠品建築和諧的天空,空間的靈魂像是被硬生生削去了什麼,我們居處生活的空間記憶像是被抹去了什麼?臺東市區獨有的文化與觀光價值,居民親子活動所賴以的休閒價值,這些種種將變了調。若說為了觀光而蓋酒店,卻削弱具空間潛力的觀光價值,不是反觀光嗎?自打嘴巴嗎?

臨近商圈,擁有此處使用權的縣政府,是否更應該在尊重城市歷史與文化資產的保存基礎上,進行老建築的轉型與活化?投向商業用途無不可,但是否有比拆掉重蓋旅館更具開創性與可持續的作法?開創連結附近鐵花村、咖啡館等藝文活動的城市生活與文化教育空間,開創吸引外來人才進駐臺東城市的機會,是否才是可持續發展在地經濟的重點考量?

將獨具建築風格的舊稅捐處整個拆掉來蓋十樓高的度假酒店,這樣的例子不會只有一個。而這只顯見一個政府目光指向外來觀光客,增加縣庫收入,把臺東城市成為一個供外來遊客旅遊消費的地方,可吃可睡可娛樂可買東西。城裡的建築與文化內涵不值得看,要看,只有城以外的山海景點?

延伸閱讀
【反對拆除洞洞館】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