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是「親水」還是「侵水」?籲請停止東河橋親水環境設施改善工程/Sunai Kiboo(在地居民)

10/18 早上去河口滿潮看不到,中午退潮時,諾大的水泥外露,鋼筋在水泥裡仍然非常清楚
(感謝關心居民持續記錄)

我的爺爺奶奶當年於在馬武窟溪口上的東河橋邂逅,彼時應是1950年前後,而我的父叔輩們從小即在馬武窟溪附近遊樂成長,偶爾在酒酣耳熱之後還會聽他們嘻笑地談起在橋下裸泳的兒時記憶,我也在這河口的潮漲潮退中從童年逐漸邁向今日的自己。  

百年以來,世代居住於此的泰源居民和東河村居民,從未因馬武窟溪水況而受苦,反而時常可見老人家們划著徒手製作的竹筏悠然游於橋下的巨大白色石灰岩和碧綠溪水間捕撈魚蝦,那是一種和平靜好的景像,人與自然和諧相依共存的美麗畫面。幾年來於城市和鄉間往返,每趟回去佇立於清晨或黃昏的橋上看見那樣的身影與景致,總以為那便是一種永恆。

而今天這樣恆長而無價的美麗卻陷入空前的危機裡,根據「東河橋親水環境設施改善工程」計畫,目前縣政府正在河口興建鋼筋混凝土沉箱及攔河堰,攔河堰之構造尺寸長約60公尺,高超過2公尺,兩端各設一座沉箱。攔河堰之目的為「將河水攔阻,提高水位」。據當地施工工人表示,此工程預計築堤圍堰集水,讓河口近陸區域的水位保持穩定,以便提供遊客親水遊憩及划船。河口之南北河道正由挖土機挖深,於溪口中央再堆起一座假山。  

台東縣位處歐亞板塊的交界,縱谷區甚至剛好是歐亞大陸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縫合處,加上島內橫向河川各種沖積,以及終年受太平洋流的侵蝕,形成非常豐富多元的地質樣貌,這是用千金萬金也買贖不來的資源,更是其他地方無可取代的自然資產。  

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縱使我們沒有辦法以挾雄厚資本的方式與大國大城抗衡,然而獨特的在地特色是我們最大的籌碼,背後的力量與影響是長遠而強大的,所謂的建設絕對不是惡性而功利減法思維,有智慧的營建與開發計畫也絕對不是讓人與自然對立─台灣經過了這麼多年天災人禍的教訓難道還不足夠做為警惕嗎?一個真正為地方著想、為民眾長遠發展努力的政府,在大興土木以前,有沒有看見這裡的居民是怎樣與山海共存,是如何用溫柔謙卑的方式在這裡漁獵躬耕?划船與泛舟,真的能夠為東河與泰源的老百姓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嗎?還是只是吸引了新鮮獵奇的短暫觀光過客而已呢?  

請不要假發展之名行傷害這塊土地之實,請你們為這些質樸而謙順的居民著想,他們多數都是年老體弱的長者,以及為原住民族群文化而努力的在地文史工作者,還有隔代教養的幼小孩童,以及人力吃緊的國小教師;這裡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也許是相較目前一小時一班長途客運而言更發達的大眾運輸系統、或是更完善的傳統產業輔導、以及更多願意以知識為助力推動鄉鎮發展的資源組織與人才,或者還有整合鄰近民宿各自就不同性質的服務(衝浪、逤溪、深入旅遊)做休閒娛樂規劃等等方式。

政府的環境治理應懂得善用自然的力量而不是與自然作對,東河橋馬武窟溪口岸一帶的生態資源相當豐富,能夠利用此生生不息的自然資產發展綠色觀光,相信會比企圖用人為力量營造一個「假的」親水園區來得有益且真正能向長遠發展。

由東河舊橋向太平洋方向所攝之馬武窟溪出海口

公部門力量之強大,一個正確的政策可以為地方的永續經營帶來長遠的正面影響,鄰近馬武窟溪口岸的東河是一個背山面海的農村,村內的馬武窟溪與太平洋不僅是我們也是台灣唯一的資產,這樣的資產能挾有自然的無窮力量成為一個永續祝福,也能因人為的無知削減而成為日後反噬的咒詛。請不要傷害她,因為這樣等於在傷害我們的過去與未來,懇切地呼籲立刻停止這樣的開發工程。

日前天下雜誌「翻轉吧!城市」特刊才以荷蘭幾世紀以來從與水爭地而逐漸以拆除人為障礙、還地於河、建立河川自然生態系等方式,朝著「綠色適應」(green adaptation)來努力與水共存,說明了當今國際人文與環境政策走向。在今天世界各國多以推動壩堰除役、恢復河川自然性為目標的同時,我們卻心痛地看見台灣政府仍在推動「東河橋親水環境設施改善工程」這樣一個有損無益、破壞自然環境的工程。台灣一向以躍身國際、領先眾國為大業,而今天在生態保育與人文思考這樣的議題上竟要向後退嗎?

◎小編的話
這篇文章是台東東河伙伴寫的,光看文字就能感覺到馬武窟溪帶給人的愉快,令人想馬上出發去實地感受這條美妙的溪流…。

也許你覺得議題這種事太難了,政府力量太強大,尤其官商團結之後…
也許上街頭抗議、寫文章發表、上台演說不是你的強項,所以選擇忍痛含淚讓他繼續發生。
但許多我們看不下去的事,就是這些有心人士利用我們的這種退縮心理,而任意的予取予求…

行動支持不難,只要多告訴一個人,這樣的環境就有機會繼續美麗;花2分鐘滑滑您的手機加入連署,邀請您的好朋友一同支持,再請他們跟您一起行動,我們相信身為台灣住民的我們,可以守住這些僅存自然。

最新現況請見連署文章&懇請加入連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