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大石上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蕨類生長其上(上圖)。在大自然裡,萬物依存關係那樣密切。想到許多人類無知的把野溪變成水泥溝,把森林變成單一草皮,把巨石枯木移到自己庭院,這種種行為讓許多生物失去家失去食物。
另正盛開著花的是大頭艾納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其實今天聽到的許多植物名稱都是第一次聽到,沒想到同樣在台東,都蘭步道跟利嘉林道的植物竟然差異許多...(按閱讀更多見精彩全文!)
時間:20111203周六
地點:都蘭山步道
解說者:牛樟
參加者:「山豬肉」媽媽(張老師)、「什麼都想吃」妹妹、邱老師、志一大哥、苦蘵、大葉楠、糞金龜、苦楝
8:00在伽路蘭廁所旁的停車場集合後,為節能減碳,併車,從 11號公路旁都蘭山步道指標,轉進陡峭蜿蜒的上坡小路,越往上景觀越好,到都蘭山步道起點後,跟全台灣其他地方一樣有一座涼亭讓大家瞭望太平洋,可望見海岸線,包括醜陋灣大飯店。
從涼亭到步道標示 750m處記錄到的植物有:
賊仔樹、奧氏虎皮楠、杜英(葉片老化後會變紅,終年有紅葉)、青剛櫟、樹杞、假菝葜(葉為卵型、菝葜葉為圓形)、三葉山香圓(會開滿樹的花、蝴蝶蜜源、三出複葉)、小梗木薑子(樟科)、三斗石櫟(殼斗科,有撿到種子,蒂頭真的有三斗)、三刈葉(在北部是大琉璃鳳蝶食草)、包籜矢竹(俗稱箭竹,春天產超級好吃的箭筍)、大頭艾納香(蔓性大草本、開花、蜜源植物)、山檨仔(漆樹科、像芒果)、野棉花、小毛蕨、密毛小毛蕨(以上兩種長在一起,密毛小毛蕨摸起來真得很毛)、鵲不踏(葉較賊子木大,且莖及葉兩面均有刺)、菊花木(葉有燕尾狀)、台灣白匏子、薯榔(好多種子)、爬牆虎、翼核木(葉細緻典雅、蔓生,可當棚架植栽)、山桂花(種子轉白時吃起來脆脆甜甜,尾韻微苦)、台灣烏心石、台灣魚藤、飛龍掌血、米碎柃木、大葉溲疏(蝴蝶蜜源植物)、斯氏懸鉤子、大葉柯(殼斗科、種子很大)、山菜豆(細緻葉)、毛蓮菜、鵝掌藤(暑假開始結果、秋收)、台灣何首烏、咬人狗(葉互生)、假酸漿(葉對生,目前有花)、筆筒樹(氣生根為黑色)、冇骨消(紅果實吃起來微甜)、絨毛芙蓉蘭(木栓層)、求米草、毛果竹葉菜(真如其名的特徵)、微頭花樓梯草、角桐花(已開花亦已結果,果為牛角狀)、星蕨(孢子如星空)、長葉腎蕨、車前蕨、水龍骨、崖薑蕨….。(當然,以上肯定有我未記錄到的植物。)
定觀完,大家決定去苦蘵在興昌的秀明自然農法農地晃晃,順便享用各自帶去的午餐。正值洛神花季,苦蘵歡迎大家採洛神花,所以有人採花為做果醬,有人剪枝條花朵為其姿態美麗。
回伽路蘭前,在都蘭錦鸞越南麵店採購越南裔美女主人自製的地瓜片,人手一包。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步道兩旁的賊仔樹很多,都已結子,路上便可揀到。鵲不踏也很多,正開花,剛好可以對照賊仔樹與鵲不踏的差別,我的觀察是鵲不踏的葉較賊仔木大,且莖及葉兩面均有刺。
另一組常讓我搞不清楚的植物是咬人狗與假酸漿,在這裡也很多,所以我的觀察是咬人狗的葉互生而假酸漿葉對生。此刻有些假酸漿開花中。記得第一次知道假酸漿是在莫拉克颱風後在卑南史前文化公園參加卑南家屋與民俗植物研習,其中午餐是卑南族的工作人員教做阿拜,先用糯米粉和水成粉團,再包上鹽巴豬肉,再用假酸漿葉包起來,最後用月桃葉包捆,然後蒸熟。我們包了很多,因為還要送到太麻里給救災者與受災者。可以幫助消化的「假酸漿」,這植物從此在腦中。沒想到在都蘭步道竟有如此多的假酸漿。
小毛蕨與密毛小毛蕨也是要用摸的才能深刻體驗兩者不同處。
小花蔓澤蘭的葉為對生,何首烏則非。
鵝掌藤,在一顆大石頭上遇見其幼苗,雅緻的姿態讓我問明種子的季節,想要揀種子來種在陶盆裡。
一顆大石上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蕨類生長其上。在大自然裡,萬物依存關係那樣密切。想到許多人類無知的把野溪變成水泥溝,把森林變成單一草皮,把巨石枯木移到自己庭院,這種種行為讓許多生物失去家失去食物。
另正盛開著花的是大頭艾納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其實今天聽到的許多植物名稱都是第一次聽到,沒想到同樣在台東,都蘭步道跟利嘉林道的植物竟然差異許多。讓人很期待接下來兩個月第一個星期六的都蘭步道定點觀察可以認識更多植物朋友。
水龍骨
台灣魚藤葉
台灣魚藤果實
全緣卷柏
星蕨
崖薑蕨
假酸漿對生葉
筆筒樹的黑色氣生根
筆筒樹美麗的葉
筆筒樹氣生根的奇異姿態
台灣魚藤「種子」,應改為「果實」才對!
回覆刪除「車前蕨」應改成「星蕨」
謝謝,已做修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