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東一培〉田野調查實務/蔡政良(咸豐草紀錄)


2013年10月24日(四) 19:00-20:30 田野調查實務分享/蔡政良(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紀錄片工作者)
1.蔡政良介紹
住都蘭 (舉家搬來台東)
人類學博士/台東大學助理教授/紀錄片導演
紀錄片: 阿美嘻哈
阿美族的名字: 真正的男人 (Futuru)
會說阿美族語的日常交談.
目前是部落所屬年齡階層的幹部, 兩年後進階到年齡階層的執政階層!

2.今天以講故事為形式
3.台灣的文化差異問題一直都很大
即便台東不同地區
(1)以都蘭原住民藝術家”意識部落”為例
不同地區的原住民在海灘上以漂流木創作
林建成作家(史前館研究員)—當漂流木創作被颱風吹走後說好可惜, 但原住民藝術家無法理解.  這代表互動的頻率不一樣
(2)田野調查—突破文化界限, 試著去理解其它文化, 並打破自己的成見
4.不喜歡用”田野調查”這個字眼, 因為以前的歷史裡這些都是屬於殖民的一部份, 1926年Malinmasiki 出版書, 是為人類學田野調查的鼻祖.
過去都是殖民蒐刮的資料, 20世紀前的人類學家被稱為搖椅上的人類學家.
Malinmasiki 去歐洲遇到大戰滯留當地, 反而有時間瞭解這些島嶼.  這些人以前都會交換”互拉圈”.
田野是什麼?  殖民者帶有演化論的觀念!  現在此觀念仍在我們心中, 並不是從落後到文明的歷程, 而是多線的發展.
田野這個詞雖不喜歡, 目前就是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  田野有上到下的階級觀念.

5.準備階段
1994年第一次到台東, 騎腳踏車.  發現台東原住民文史調查營隊, 大學時是不在學校參與團體, 大多在校外活動.  此營隊是40人活動, 第一次到都蘭.
人生第一次與群體阿美族活動, 有所謂的異文化的震憾.
因為酒醉而認識一些部落朋友, 看到一些不理解的狀態
6.問問題
2003年決定去唸人類學 (原來在半導體公司工作, 很多同事是流產比例很高, 半導體工廠需要大量的水.  以前的 pay 很好, 但醞釀這念頭快10年), 因為想學更多都蘭 – 為什麼有這樣的生活方式
都蘭的部落人生活張力很強 (笑與難過
問問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從不回答孩子你不要問為什麼.
作研究的問問題方式要更具體.
例: 最近一個大學生(一半阿美族血統, 但沒在部落生活) 問原住民的認同與
國家之間有何關聯性?  蔡老師說請先從生命經驗中開始.
要有一個熱情專注在一個問題上, 深入地探討, 並不是每個議題都要碰, 這樣會消耗
7.2003年去讀人類學, 才有一個正大光明的藉口搬來台東.
但事實上是想回答自己的問題, 所以想去
8.2009 去巴布亞新幾內亞
起緣: 蔡老師說部落長輩曾吃過白人人肉,想到問題是為何會有吃人肉的事?
於是去美國查照片與資料, 看到照片裡的日本人很瘦,也開始問為何日本人想到這裡?
2013年再度回去一趟, 想去解決另一個問題.

9.收集與閱讀資料
去找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資料, 找二次大戰的資料.  也去美國調當年此戰場的資料
10.作好準備
11.一知二理
知識的準備, 心理與倫理
人習慣把自己想像加到別人身上.  也習慣作出傷害人的事.
人類學家的權威Malinmasiki 的私人日記被妻子公開, 發現他很討厭當地人
或台灣某人類學家去作部落調查, 被當地幾個女生告性侵
美國資助人類學研究的規定就是不能與當地人發生感情或金錢糾紛
美國CIA 聘人類學家去蒐集情報
以上就是”倫理”的準備
*去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生活條件很差 – 喝河水, 沒有蚊子休息時間, 山上有鱷魚, 沒有電, 經濟被控制住, 沒有工作機會, 治安很爛 (男人都帶開山刀)
 帶部落年輕人去巴布亞新幾內亞, 也無法適應.  當地人的英語是洋經濱英語.  還帶了一個女生去, 很擔心!  還有一個蘭嶼的攝影師, 説當地人身上都有一個味道, 所以身上噴香水.

12.進入生活階段
很多事先觀察過再開始
13.學習生活 – 進入生活階段
14.第一次接觸的陌生
*去巴布亞新幾內亞坐吉普車, 有當地四五個朋友陪同保護, 在路上遇到當地人10多輛帶著刀並裸上身很興奮地開車, 交談完陪同朋友說是有外人在村子裡喝酒鬧事.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有朋友陪同去沙灘玩, 朋友催促在太陽下山前離開, 原來當地人在傍晚都會喝酒鬧事.  朋友要求司機一下開快一下開快, 作出挑釁動作, 作出示威動作以免以後被看不起.
*每天早上蔡老師會先分帶的不多的煙, 助理認為純粹是工作為何要分給有領工資的人?  但這裡是 Big Man Society : 被別人支持不是因為有錢, 而是因為願意分享珍貴的物資.  當地人會回饋”絕對的信任”, 當地人蓋了一個 FUTURU民宿, 說是蔡老師的!  去以前就讀過很多資料, 也問過去過的人.
*所有事情都要稍微沉澱一下,
15.基礎資料的收集
*常去戶政事務所查資料, 也常去水利會查資料!  因為想去瞭解都蘭一帶何時開始種稻米.  才發現19世紀時, 平埔族人就帶來水圳之作法, 才開始轉種稻!
16.一種天真與勇敢的好奇
*去巴布亞新幾內亞, 全世界都一樣, 都有好人與壞人.
*不要太過白目.
17.一種真誠與友善的態度
先委曲自己, 部落常有朋友帶刺激性飲料, 喝到很晚, 於是久了抓到如何應對的方式, 久了部落朋友也不會常來.
18.一種敏感觀察四方的禮貌
*作田野調察的通病是太嚴肅了, 應該先從輕鬆地觀察開始, 像跳 Tango 一樣.


19.開始拿下眼鏡的參與
*人類學家說: 每個人都會帶著一種文化的眼鏡
*巴布亞新幾內亞身體裡沒有解啤酒的酵素.
20.不要輕意下指導棋
* 過去的原住民文不是以血緣論, 而是以區域論. 國家進入後改成血緣論!
21.一個從底層來的笨蛋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學笑聲, 學吃飯方式, 泡麵是菜, 釣魚, 打招呼, 吃檳榔
*都蘭部落的男人很多同時會有很多技能.
*蔡老師現在學自由潛水打魚
22.一個什麼事都可以作的工人
23.身體
24.心理
25.靈魂
26.筆記與日記
使用 APP  Averote  每天記錄
27.離開或是不離開
很多人類學家被原住民部落討厭, 因為關係沒有維持.
28.資料整理與歸類
29.分析與詮釋
30.然後呢?
31.最重要的是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我不是原住民, 但我過的是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原住民部落裡階級化很嚴重, 有些人控制部落的政治與發言權.
糖廠不是都蘭 (像是羅馬的梵諦岡, 也是一個好的緩衝區)

問題:
1.前年參加都蘭部落的都蘭鼻開發說明會, 發現都蘭有很多不同的團體, 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的想像!
Ans: 日常生活中不太聊這些問題, 只有在開發說明會上才發現各自的立
場.
從都蘭到成功都有人在毒龍蝦 (用藥品)
沒有漢賊不兩立這件事!
若用自然素材經營就能接受.
kapah(年輕人)若團結, 老人家就會聽他們的話.
2.原住民部落是否有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每個部落的公共事務決定方式都不一樣, 如布農族是以家族為單位
阿美族的年齡組織並不是上對下的方式, 而是跳Tango 的方式
部落裡有不同單位的人在搶公部門的資源
國家文化政策是陷阱, 文化不是只有跳舞與編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