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台東生活】食在很pangcah (春) /苦楝


輪胎苦瓜 

我的家鄉在西部,十幾年前定居東海岸,住在這pangcah居多數的好山好水,飲食習慣漸漸被pangcah同化。以前絕不吃苦味食材,如今從春天的箭筍、龍葵、夏天的山苦瓜,一年四季有的輪胎苦瓜、藤心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料理。

在我生活的豐濱、長濱主要聚落街上,每天早上都會有pangcah阿公阿嬤賣自己種的或採集來的蔬果,大部份是當季野菜,四季總有各式野菜,到現在還偶有我沒見過的野菜,春天還會出現大把的野百合、一包包小小野蕃茄、一支支的蕨類捲捲…。

而阿公阿嬤訂的賣價竟然這十幾年都不變,一般野菜是一把二十元,山蘇、廬葦心等是一把五十元,藤心二、三支一把一百,箭筍則一斤一百到兩百不等。以前常會一早逛這小小市集,盡量跟每一個阿公阿嬤買菜。這兩年則因隔壁的永福部落開始種無農藥無化肥的自然農法蔬菜而開始每周訂菜。也認識住同部落而家裡有種箭筍、小洋蔥、蕗蕎等特殊食材的高媽媽。

兩周前,高媽媽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小洋蔥,已經是產季了。我買了一包,部份留著預計九月種,其餘則分別分罐醃醬油及醃糖、鹽巴。偶爾單吃,大多跟其他蔬菜悶炒。3/4台東荒野春酒,每人出一道菜,我將醬油醃的小洋蔥拿出來,才發現許多人都沒見過這種小洋蔥。其實東部的很多食材都是西部人沒見過的,甚至同是東部人,到不同地區或族裔居地也常有沒見過的食材。所以東部的食材是非常生物多樣性的,不同於西部超市或傳統市場一般固定的蔬菜種類。

昨午,高媽媽打電話給我說今午剛採到今年第一批的箭筍,量很少只有一包,問我要不要,當然要,每年春天,最期待的便是箭筍(阿美族語「laa-Jih」音「喇季」)及龍葵(阿美族語「tatokem」音「打督更」)的美味。

箭筍 

昨晚的晚餐便將1/3包的箭筍斜切後與小洋蔥醬油悶煮一會兒,就是一盤美味。另2/3包則與大骨鹽巴一起煮湯。一個人不知不覺就吃完一斤箭筍,感謝老天讓我有個強健的胃。

吃過最好吃的箭筍做法是在光豐公路光復段路邊採箭筍的阿美族攤子主人將剛摘下的箭筍,連殼一起烤,烤到殼焦黑後剝殼,這時的箭筍只是原味,卻非常鮮甜。同樣單純烤過的美味還有烤青辣椒,是在豐濱阿美族人開的小店吃到的,只是把青辣椒放在瓦斯火上烤一烤,然後沾醬油吃,烤過的蔬菜總是有股甜甜的味道。

印像中只有一種食材烤過後不甜而是苦甘,是輪胎苦瓜(阿美族語「 tayaling」),小小綠綠長得像輪胎,是pangcah(阿美族)常栽種的食材。第一次在烤肉活動看到小pangcah放在烤網上烤,然後灑鹽巴請我吃,好奇的將這沒看過的食材一口咬下去,哇嗚,超苦的,從來沒吃過這麼苦的滋味,從此記住「輪胎」。之後常常在pangcah的鍋子裡看見輪胎苦瓜混著各種野菜一起煮湯。有趣的是,pangcah同事說他們常常把所有採集到的野菜全放進大鍋裡煮水,水滾後,將野菜撈起來裝盤,鍋裡的湯則是野菜湯,再配飯吃,很簡單。想到夏天豐濱港口的ilisin第一晚從半夜十二點多開始跳,跳到三點休息用餐,餐的內容也只是豬肉鹽巴湯配haha(糯米飯糰),很簡單,但卻聽某位pangcah校長說過這是他覺得最好吃的豬肉吃法,單純的原味。

龍葵 

這兩周拿到永福的訂菜,其中常都有龍葵、昭和草,我喜歡先用油爆香小魚乾再加入大把大把搓揉過的龍葵(是有pangcah血統的木工師傅教我龍葵要先搓揉過)和一點米酒一起悶煮一會兒,就又是一盤美食。昭和草則與醬油悶煮一下就可以。

春天的餐桌上便總是箭筍、龍葵、小洋蔥、蕗蕎、昭和菜、飛機菜…。

Pangcah阿美族號稱是最會吃野菜的民族,自己就是pangcah的吳雪月老師出的書「台灣新野菜主義」介紹pangcah怎麼利用許許多多野菜。這些野菜不須要噴農藥、不需要放肥料,季節到了,野菜自然從土地裡冒出來,只要有無污染的土地,自然有豐富的野菜可採集食用,這是多麼幸福的生活。

附註:吳雪月老師出的書「台灣新野菜主義」博客來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1357

1 則留言:

  1. 原來春酒那道菜是小洋蔥呀!終於解答了疑惑,很好吃,很有味道^ ^

    回覆刪除